X

提升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提升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发布日期:2010-10-27 来源: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字体: 打印

提升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提升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写在总站读书征文竞赛活动落幕之际

“读好书,拓眼界,强素质,求发展” 读书征文活动的成果即将和大家见面了,包含着15位同志积极阅读和深刻思考的文章,再一次展示了总站职工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风貌。

 此次读书征文书目选自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组织开展的“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推荐书目,旨在通过开展读书交流等形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效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推进职工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是推进工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和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重大举措;是实施我站科技兴站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站正处在抢抓发展机遇,促进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推动总站经济发展与和谐地勘建设,从根本上取决于广大职工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推动总站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实施总站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特将本次征文结集刊出,按组委会收到文章的先后顺序排列,以飨读者。

我读《雍正传》

 巢湖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杨章贤

自幼就喜欢读一些史学性记载的文字,尤其对古代帝王的传奇故事感兴趣,要说兴致更浓,那应该属清朝吧。清朝在中国的史学文化里堪称是一部精篇,更是中国历史大书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借总站开展的“读好书,拓眼界,强素质,求发展”主题活动之机,我读完了冯尔康先生的《雍正传》。首先我还是想说一下清朝,说到清朝,让人联想到最多的可能还是“康乾盛世”这四个字眼。的确,康乾盛世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候,但有个夹在“康乾盛世”之间的一代帝王——雍正,却被康熙、乾隆的光芒所掩盖。由于受民间野史传说的影响,雍正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个篡权夺位、心狠手辣的暴君形象。但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改革型的皇帝,在康乾之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在此,借用80后的一句话来说: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奋斗型富二代”。

“富二代”这个代名词加在帝王家是不可质疑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但光是“富二代”是留不住江山的,坐吃山空是行不通的,还得拼搏、奋斗。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将父辈留下的江山建设的更加坚固和美好。雍正就是这样的赢家,在即位的十三年时间的统治中,他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又抱定改革的宗旨,在施政的各个方面实行具有他自己的特色政策。

康熙末年,官员们的贪逸腐化之风开始流行起来,官吏贪污,钱粮短缺,国库空虚。雍正继位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展清查亏空,雍正连续下了13道谕旨,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还有武官,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并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才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腐败的状况才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后来的“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清朝初期,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即“改土归流”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雍正施行的“改土归流”制度是进步的,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也有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由于禁止人们对外贸易,使一部分人失业,无法生活。雍正五年,雍正帝考虑沿海的确百姓疾苦,施行闽、粤两省开放洋禁政策,允许人民往南洋贸易,使南方沿海一部分人民获得了谋生手段,有利于中国与南洋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在封建社会里,地主欺压百姓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在雍正年间这一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雍正继位后,就开始调整生产关系,实行摊丁入亩制度,使有土地的人增加了赋税。而“贫者免役”“贫民无厘毫之费”这是利贫损富的办法,他是有意识的压制地主,扶植贫民,改变过去的丁役不均,放富差贫的情况。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是非常有进步意义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减少了贫苦农民的负担,削弱了地主对农民人身的控制,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雍正创设的军机处,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的特色机构,对方便行使独裁权力,提高清朝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它自产生以后即备受亲睐,并得以长期存在最重要的原因。在军机处产生以后,清朝决策机构更加明朗化,内阁行政职能更加明确,在为政方式上,朝廷对日常政务与机密重务的处理有了原则区别,即所谓“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这可以说是雍正对清朝行政体制的一大完善

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曾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雍正在政治、经济、文化、内外关系上施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处理了贫穷纳税人与清朝政府的矛盾,佃农与地主的矛盾,以实行地租再分配的办法,适当减少贫苦农民的负担,削弱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康熙末年农民与清朝政府、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从而造成比较廉洁的政府,使清朝政治比较稳定,最终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为乾隆时期的兴旺发达以及而后清朝长远的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诚如清史专家孟心史先生所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清)世宗者”,“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是奋斗的十三年,他做了许多事情,特别是一些制度方面的改革,既继承了康熙时期一些有力措施,又纠正了康熙时期一些错误措施,改变了康熙末年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他开创的清朝新局面,也为后来乾隆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所以说雍正是个不可多得的“奋斗型富二代”。

《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读后感

  地质调查研究所   

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这本书围绕“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自由公平和从奥运会金牌到诺贝尔奖”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来阐述中国这些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解放思想”是中国社会变革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在1949年和1976年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大运动,使中国人完全处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革命激情无比高涨”且思想极为混乱的境地。人们面临自然灾害、饥荒,几乎与世隔绝,拒绝一切非公有制经济。读书无用论盛行、大学关门、高考暂停。所以“我们必须摆脱桎梏我们的精神枷锁,“解放思想”使得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彰显每个人创造才能,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则是支撑中国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国独特的政治理念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没有以民主改革的名义使中国陷入政党争斗的混乱局面,而是在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体制内进行不断完善、修正、健全各项法纪。通过倾听自下而上的声音并且高层的决策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尽管目前社会还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和极少数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等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必将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防治腐败上取得重大进展,完善和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彻底清除产生腐败的根源和温床,我们的各级人民政府必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接受社会监督的、在阳光下运行的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

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在中国当今社会的纵向民主体系中,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政策及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是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程序形成的。而人民各尽其责、各尽所能,在保持和谐与秩序的同时允许多样性的存在。如果中国建立的是西方式的横向民主体系,那么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会浪费在无休止的竞选的争斗上,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显然一党执政大大降低了这样的成本和矛盾。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以来,是一场组织带领十几亿中华儿女在进行一场前无古人、极为复杂庞大、无与伦比的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实验。不必忌讳我们曾走过弯路,有过挫折甚至是重大失误,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利益,我们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自己的路,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

“摸石头过河”就是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通过反复尝试和探索,不断开拓出前人未曾走过的新道路,虽然这条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漫长的,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加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实现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向全面小康迈进。当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艺术与学术的萌动”,没有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的引领,任何社会都是不会进步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是正比关系。没有国家的强盛,难有文化的强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今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是最早摆脱清规戒律束缚、放飞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他们的才能被大大地释放出来。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一直充当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急先锋,只有他们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会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中国已经融入世界,中国正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各方面活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取决于从引进到创新、从国外品牌再加工到拥有自主品牌的转变,中国正逐步走向“创新型国家”。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一定会在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进步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努力平衡公平与自由的过程中,中国的纵向民主模式拥有众多优点。共产党执政的连续性使得长期社会发展计划不会被任期所打断,也不会受到任期思维和计划不断更迭的影响。教育是使人们自立的关键要素,必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重点。教育是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也是打开自由与公平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公平与自由并重才能建成比较和谐的文明社会。才能大的人自由施展,肯定会占用更多的自然资源,但按照自然法,每个人应该享有的自然资源应该是一样多的。因此,以高税收调节贫富差异,补偿其他人自然资源的减少,也是合理的。没有自由的公平只是均贫,不是文明社会;没有公平的自由必定分化,也不是文明社会。

中国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中国的目标就是要举办一届在艺术水平、场馆建筑和金牌数量方面都超越以往东道主的高水平奥运会。这些目标中国全都实现了。在未来几十年中,世界将目睹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方面重现奥运会的辉煌。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也许明天中国还不会有诺贝尔奖得主的出现,但是世界将认可,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

   中国人民正期待着一个公正、公平、正义、国强民富的新时代。这才是中国的大趋势。

读阎崇年《袁崇焕传》略感

  水环室     林桂香

开篇即提:明朝为辽东边事,错杀了两个人: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万历朝误杀了塔克世,崇祯朝错杀了袁崇焕,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历史事变:前者,努尔哈赤含恨起兵,成为明亡清兴的历史关节点;后者,朱由检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出生于广东的袁崇焕,原只是一个柔弱的书生。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中三甲第四十名,授福建邵武知县。在孔庙里,我寻到了乙未科进士题名碑,上面清晰地刻着:袁崇焕,广西藤县。当手指划过这几个字的时候,耳边响起兵戎相见的声音。

少年的袁崇焕,只是一个一心读书,准备求取功名、光宗耀祖、报效国家的书生吧,他有着农民特有的憨厚与大胆,有着读书人的刻苦与聪明。二十四岁的他,便中了进士。却在他中进士这一年,辽东大败。也就是这一场萨尔浒之战,彻底改变了袁崇焕的一生。

万历四十八年,袁崇焕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他在任上救民于水火、处理冤狱、关心辽事、聚会奎英、题辞高塔。也许从那时起,他的身体里就藏着一颗精忠报国、上阵杀敌的心。

《宋史·岳飞传》记载:“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为此语一叹!袁大督师文时不爱财,武时不惜死,却换不来天下太平。

袁崇焕投笔从军之时,已是内忧外患之世,明朝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已是千疮百孔。

当时的明朝先后失陷沈阳、辽东、辽西等重镇,关外危机愈加严重,努尔哈赤已迁都辽阳。此时的袁崇焕,任邵武知县,他虽在南方,却热切的关心着辽东的边事,一腔热忱,为后来他的军旅生涯,迈出了第一步。

天启二年,努尔哈赤金兵辽西,大明王朝社稷危难,就在此时,袁崇焕进京述职,他在北京的日子,心中只念社稷安危,他决定要去塞外了解边情。当时辽东经略熊廷弼军纪严整,雷厉风行,却遭到廷臣嫉妒,三上三下,三次出任辽东经略,最后却被斩于柴市,后任命王在晋为辽东经略。袁崇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单骑出关,视察边防。不久袁崇焕即到兵部任职,正式登上辽东的军事

 浏览次数:100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