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强化技术规范应用推进地热矿泉水开发

强化技术规范应用推进地热矿泉水开发

发布日期:2015-06-19 来源: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字体: 打印

强化技术规范应用推进地热矿泉水开发

强化技术规范应用  推进地热矿泉水开发

——安徽省地热矿泉水规范应用技术培训要览

    为进一步规范安徽省地热、矿泉水资源勘查及其勘查成果验收、评审备案、储量登记等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地热、矿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2015年5月19日,在合肥市进行了安徽省地热矿泉水资源规范应用技术培训。开展全省性地热、矿泉水规范应用技术培训,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它既是一次应用技术培训,也是一次学术研讨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推进。培训会由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全省国土、地矿、煤田、建材和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及科研生产单位共140多人参会。   

    地热是集热矿水为一体的环保型资源,天然矿泉水是优质的人体保健饮品,安徽省地热、天然矿泉水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地热、矿泉水资源,需要进行相关科学技术宣传普及和推广,需要培养一批热爱地热、矿泉水事业的专业性人才,需要合理规划及规范管理,才能确保地热、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以更好的造福于社会大众。    

    安徽已发现的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黄山、巢湖、亳州、阜阳等地,大多位于城市所在地及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条件。其中黄山、巢湖等地多以温泉形式出现,其它地区多为钻探深井揭露。目前全省初步探明的水热型深层地热资源有40多处,温度一般40-60度,可广泛用于人体保健理疗、室内供暖、种植及养殖等。根据地热开发利用的社会需求,地热勘查评价已从传统的就热找热,进入到目前“无热找热”的新阶段,地热的勘查技术难度及投资风险在加大。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等达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质工作者在安徽勘查寻找了一批天然矿泉水水源地,计有140多处,总开采资源约6万m3/d,达标组分有偏硅酸、锶、碘等多种类型,当时天然矿泉水勘查及开发利用掀起了高潮。进入本世纪的十多年,主要由于纯净水等人工饮用水产品对水市场的冲击,大众消费者注重解渴、廉价及口感,而对天然矿泉水的保健作用缺乏了解,加之天然矿泉水产品费用成本较高,使天然矿泉水饮品市场处于低潮,大多数天然矿泉水水源地矿业权因没有维护而被灭失。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饮用天然矿泉水市场在开始复苏。目前我省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将为新一轮的天然矿泉水开发提供资源准备。通过本次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天然矿泉水是在特定地质环境形成的宝贵资源,既是洁净的水,又是健康的水。

    鉴于地热、天然矿泉水属于液体矿产资源,具有区域性、流动性及动态性的特点,只有摸清地热、矿泉水资源的分布条件,才能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安徽虽已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地热及矿泉水资源勘查评价工作,而获得的资源量总体还是个概数,其开发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还不高,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地热、天然矿泉水技术规范的应用,以推进地热矿泉水资源的规范化勘查及合理开发利用。

    本次培训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地热矿泉水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授课老师,专家们也分别是相关技术规范的主要编写人,有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热协会理事郑克棪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安可士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郑继天教授级高工。本次培训的特点:一是相关部门及领导重视。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我省地热矿泉水勘查及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针对性、指导性强。二是授课老师水平高,具有权威性。授课深入浅出,且规范应用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三是培训内容丰富。专家紧密围绕《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饮用天然矿泉水》、《地热钻探技术规程》的技术应用,结合实际进行解读性专题授课,郑克棪教授侧重讲授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新修订要点及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地热资源勘查及新方法、地热开发利用可行性论证及规划编制案例分析、地热开发利用典型实例点评、2015年世界地热大会的世界地热最新势态。四是参会的专业技术人员多,培训效果明显。大家济济一堂,认真听讲、用心领会,开了眼界,受益匪浅。培训达到了学习、交流、宣传及提高的目的,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相信,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不断推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及饮水观念的不断更新,地热及天然矿泉水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皖地热专委会稿) 

培训会现场

 浏览次数:335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