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不断开辟地质地质调查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节选)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不断开辟地质地质调查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节选)

发布日期:2009-03-02 来源: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字体: 打印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不断开辟地质地质调查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节选)

 

创新机制  夯实基础

 

 

不断开辟地质地质调查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节选)

  

 

2009224

 

 

 

一、2008年地质调查工作回顾

 探索实施大项目机制。为解决地质调查项目分散、业务建设难以系统展开、有序推进以及领军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总结大调查开展以来的经验,研究提出构建大项目机制的总体思路。按照大项目机制的要求,明确项目管理体系,做实计划项目,落实管理责任,强化业务实施,充分发挥广大业务干部积极性,着力改变项目设置散而小、项目管理一统到底、抓不细抓不实的工作弊端,初步形成了业务实施与项目管理的新框架,研究提出了2009年计划项目建议方案。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取得新成果。开展北方地方病严重区、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四川阿坝大骨节病区水文地质勘查,为70多万人提供了饮用水源,建立了一批示范工程。完成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查明5处大型超大型水源地。完成北方主要盆地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测优化方案,初步建立国家地下水监测剖面。完成珠三角、长三角、淮河流域和华北平原32 万平方公里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为制定“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初步查明15个省177个地级以上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状况。

 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取得新成效。新完成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300个县,累计完成1430个县。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29个县9.4万平方公里,查明地质灾害点7360余处。在四川、重庆、湖北、陕西和青海等地完成677个特大型滑坡调查及风险评估,提出防治对策。北京等6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汾渭盆地建立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监测网络,成果及时为西安地铁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并加强地下水监测,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地调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滑坡协会评为“国际滑坡减灾杰出中心”。

 加大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服务的力度。积极参与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相关业务,矿情调查工作有序推进。省级地调院在承担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逐步显示出信息和技术实力。完成85个重点矿区矿山多目标遥感监测,为部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以图管矿”提供了决策依据。为云南哀牢山特大地质灾害、山西襄汾溃坝和防治冰雪融化引发地质灾害等事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及时发布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广东、福建、浙江、湖南、贵州等地调单位,支撑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取得良好效果。上海地调院积极利用地质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基本农田质量评价、土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和地下地籍管理探索。江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调院,积极支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规划和地勘基金管理。

 提升地质资料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地质资料汇交、信息共享服务制度。初步构建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统一窗口的分布式信息服务体系。新公开发布一批15125万数字地质图,l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航磁异常图,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及3000种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量达12万人次,比上年翻了一番。

 总之,过去的一年,在部党组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重要成绩。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广大地质调查工作者,向关心支持地质事业的各级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形式与2009年任务
      
服务民生,推进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

 围绕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安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在我国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区、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工程区部署工作。

一是加强重要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总结推广环渤海项目工作经验,全面推进“一带五区”(海岸带和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环境地质工作。落实部省合作协议,开展武汉、长株潭、昌九等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试点。综合集成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完善评价信息系统。做好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总结,完善技术标准。继续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按照流域、省域、专题三个层次开展成果综合集成。继续推进全国区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

二是深化推进水文地质工作。发挥国际岩溶中心作用,继续开展贵州、云南、广西和湖南等省区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和重大问题研究。以四川省大骨节病区和东北、华北地区为重点,继续开展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加快推进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和下辽河平原等地区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加强华北、松嫩等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与监测。

三是做好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汶川地震灾区、秦巴等4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详细调查,建立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系统。继续在重庆等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开展特大型滑坡灾害调查工作。完善四川雅安、陕西延安等8个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综合集成青藏铁路、滇藏铁路、三峡引水等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成果,开展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成生关系研究。继续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地面沉降监测,开展西安地区地裂缝机理与防治试验研究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风险管理试验研究工作。

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加大支撑服务力度。

围绕部2009年重点工作,积极配合,主动服务,做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技术支撑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全国矿产储量利用调查评价和矿业权核查工作。开展煤炭、铁、铜等8个矿种的储量核查。完成矿业权实地核查的野外工作。

二是扩大监测范围,完善工作方法,开展163个重点矿区矿山多目标遥感监测,为部推动“一年一图”和“以图管矿”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做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的相关业务工作。

三是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支撑。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与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重点为三峡库区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四是支撑部重大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做好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实施。开展“十二五”地质调查规划和境外勘查开发规划研究。积极参与地质找矿突破大讨论、地质工作战略研究。开展地勘行业改革发展调查研究。跟踪研究国际矿业经济发展态势。开展国内矿产勘查进展与形势分析。协助开展矿产勘查实施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

五是积极做好地质资料服务。完善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机制。进一步做好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的信息服务工作。加强网络服务,开发多层次、多目标、不同表达形式的地质信息产品。促进地质信息资料集群化服务,探索地质信息产业化的途径。新增力3000种成果地质资料、5000册地学文献资料,10类专业数据库的网上在线服务。

总结成果,谋划好“十二五”工作部署

全面系统梳理地质调查成果。在大检查大盘点的基础上,总结10年来地质调查工作,分专业、分领域,梳理形成重大成果,加强成果的转化应用。局机关要做好部署,抓好组织落实。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局的统一要求,做好单位项目成果的梳理总结,加强综合集成与应用服务。

认真做好“十二五”工作部署。局机关在部的指导下,着重做好国家重大需求分析,研究部重大决策,合理确定“十二五”工作总量、结构和布局,统筹部署好陆域、海域、境外的地质工作。大区地调中心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求,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联合区域内各院、总站等单位,扎实做好区域部署研究。局有关部室要组织有关单位加快专题部署研究。区域部署和专题部署研究要在6月底以前完成,综合部署研究要在年底之前完成。局属各单位、地调院、环境监测总站要认真做好本单位“十二五”业务发展规划,对国家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出建议。

积极推进重大专项立项。抓紧协调落实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和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经费预算。加快推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等重大专项的立项申报。

2009年地质调查任务已经明确,个单位要早准备、早行动,及时开展野外工作,做好安全生产,确保完成任务。

三、着力推动地质调查工作科学发展

进一步推进大项目机制。在工作部署上,紧扣国家重大需求设置大项目,形成以大项目为支撑的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新格局。在业务推进上,做实做强计划项目,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实施单位统筹作用,组织相关承担单位共同参与,出大成果,培养大人才。在项目管理上,健全完善局机关、大区中心、项目承担单位三级管理体系,逐级落实责任目标。局机关统筹协调,大区中心加强监督管理,承担单位强化项目质量、进度和经费的管理。

强化预算与财务管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预算财务管理,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和运行高效。地调局已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局属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强化财务管理、严把项目立项和设计审查关,科学编制项目预算,统筹协调技术与经济管理,加强项目实施进度、预算执行、经费支出的有效监督,限期整改项目财务检查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后天的局工作会议,还要做出进一步安排。这项工作要逐步延伸到局系统以外其他单位。所有承担项目的单位,都要对承担项目的预算执行、经费支出与核算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要求,查找漏洞,完善管理,发现问题,抓紧整改。要探索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措施,尽快建立预算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各单位对财务执行中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向局报告。

加快步伐,推进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

去年,我们开展了地方公益性队伍建设调研。从了解的情况看,地方公益性队伍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大。但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单位没有建实,更没有建强。关于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国土资发 [2003]358号文,都有明确要求。大家必须统一认识,按照文件要求落实编制、落实经费、建实机构。地调院和地质环境总站都要健全符合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要求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具备能承担地质调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规模、结构和能力,以及装备、基地等保障条件。

会后,各省地调院、环境监测总站要立即向所在厅局主要负责同志汇报,认真贯彻落实。地调局将以业务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通过项目部署、资质审查、业务考核以及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学术研讨、国际合作等措施,进一步密切与地方公益性队伍联系,促进队伍建实建强。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起草了《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要点》(讨论稿),对地方公益性队伍建设的目标、人员、基地、装备、承担任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拟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对于建设条件不具备、资质达不到要求的,地调局将削减项目任务。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将取消项目承担资格。

 

同志们!地质事业波澜壮阔,地质工作源远流长。地质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推动地质调查事业不断发展。

 浏览次数:350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