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要“治病”,先“体检”

要“治病”,先“体检”

发布日期:2011-09-01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站 【字体: 打印

要“治病”,先“体检”

IGHT: 0px; PADDING-LEFT: 0px; BACKGROUND: #ffffff;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会议确定了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的目标。为此,会议提出要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建立区域和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建立专业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队伍。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监测对于防治地下水污染何等重要。

  早在2006年,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就开始联合编制《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但是几次上报国务院都未获得通过,原因就在于早期规划对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掌握不清。病因不清,不能对症下药。更何况,地下水是流动的,它会像人体癌细胞一样,带着污染物顺着各种通道扩散至四面八方。对防治规划而言,对污染情况的把握,是防治污染的基础。而这个把握,必须是实时的——实时监测,盯住地下水“癌细胞”的扩散方向和变化。对此,国家已经开始了行动。

  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宣布,将联合开展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计划在未来3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在人口密集区、国家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区、大型能源矿业基地、国家重大工程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地区新建或修复地下水监测点20135个,监控国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监控区内平均孔网密度为5.75孔/千平方公里。其中在地下水超采严重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河谷盆地等地加密布设,站网密度分别达到15.74孔/千平方公里、24.82孔/千平方公里、23.2孔/千平方公里,形成完整统一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

  8 月 22 日,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对《国土资源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审查,同时对《全国地下水监测规划》、《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与会代表认为,我国已实现了连续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但地下水监测工作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监督与管理。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对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部履行“监测、监督地下水过量开采,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质环境”政府职能,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水环境监测体系建成之后,相当于人体体检,通过抽血化验可以查出身体出了什么毛病。而通过地下水的监测、采样,就可以看到水质状况。因此,要想知道我们的地下水“病情”如何,就要先给它做好“体检”,然后“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浏览次数:267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237号